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两弹一星”精神始终是激励一代代青年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2025年7月,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量子星火”志愿宣讲团秉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科学精神”的宗旨,深入山东宁津县、平原县、武城县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学院各专业学生组成的团队,他们以天文物理专业知识为翼,以红色精神传承为魂,通过红色寻访、精神宣讲、科普互动等多元形式,在基层沃土中播撒“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关溯源红色根脉:在历史对话中淬炼初心
从红色热土到戈壁荒原,变的是战场与任务,不变的是中华儿女的赤子情怀。在平原县王凤楼镇水务村,宣讲团成员围坐“五老”志愿者牟书会身旁,听他讲述革命往事。透过老人回忆,团队成员感悟到红色基因与“两弹一星”精神的共鸣,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都彰显着中华民族“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精神。这场对话让青年学子触摸历史温度,坚定传承信念。随后,宣讲团到王凤楼镇胡家窑抗日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的墓碑前,全体师生列队默哀。
为了解群众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认知,宣讲团在平原县、宁津县等地公园、社区开展问卷调查。问卷涵盖研制历程等维度,晨练老者、年轻父母和孩子都积极参与。团队成员表示,群众对那段岁月有敬意,但对细节认知待提升,将根据结果优化宣讲,用“小故事”阐释“大精神”。
深挖多地红色资源:宣讲团解码精神共鸣与传承
“量子星火”宣讲团在山东省聊城市的东昌府区开启了他们的行程,第一站便来到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地方,他们深入地体会和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所在。在对这种伟大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宣讲团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进行参观。在这里,他们将孔繁森同志那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相互融合。孔繁森同志在工作中的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两弹一星”元勋们为了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这样的融合,使得队员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明确了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以红色精神为指引,不断奋勇前行。
在宁津县,宣讲团来到了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教育实践基地。在这个充满历史底蕴和革命气息的地方,他们深入感悟教导旅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相互交融、汇聚而成的磅礴力量。这两种伟大的精神在此交织碰撞,仿佛让队员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奋斗与奉献的年代。当参观活动结束之后,队员们整齐地排列在一起,面对着鲜艳的团旗,庄重地举起右手进行宣誓,他们坚定地表示要传承红色精神,将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延续下去。
随后,队员们前往宁津县图书馆开展学习调研工作。在这里,他们仔细查阅各种资料,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精神以及当地红色文化内涵。为的是能够把这些内容融入到后续的宣讲当中,使宣讲更加丰富、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在枣庄滕州,宣讲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参观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馆内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英雄事迹,让孩子们怀着崇敬之心聆听讲解,深刻感受到先烈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解放做出的巨大牺牲。此次参观活动,使孩子们铭记先烈光辉事迹,进一步增强了爱国情怀,在他们心中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在良好氛围中成长。
多维赋能基层:创新形式播撒精神火种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钱学森爷爷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回到祖国,带领科学家们造出了我们自己的原子弹!”在平原县龙门街道金河源社区暑托班,宣讲团成员通过动画短片《星星之火》拉开宣讲序幕。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两弹一星”研制历程,在“纸火箭发射”科学实验中惊叹反冲力的神奇,在“郭永怀与警卫员用身体保护数据”的故事中湿润了眼眶。这种“视听+互动”的沉浸式教学,让抽象的精神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体验。
在平原县莲花池社区暑托班,“红心向党”剪纸活动别开生面。孩子们在宣讲团成员指导下,剪出纸杯火箭、五星等作品,将科技元素与红色符号巧妙融合。智能机器人“星宝”的登场更是点燃全场热情,它灵活演示着机械臂操作,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成为传播科学精神的“萌系使者”。“我以后也要造会跳舞的机器人!”一名小男孩操控着机器人兴奋地喊道,科技梦想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萌芽。
平原县红缨幼儿园内,“太空泥捏出两弹一星”活动创意十足。宣讲团成员将铀核裂变原理转化为“彩泥碰撞”小游戏,用行星模型讲解轨道力学,孩子们用稚嫩的双手塑造出“蘑菇云”“卫星”等形象。这种“玩中学”模式,让3-6岁幼儿在触摸与创造中,初步建立对科学探索的向往。正如指导老师赵剑桥所言:“精神传承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播下爱国与科学的种子。”
延伸实践阵地:多地联动传播“两弹一星”精神与初心传承
在山东省枣庄市凫山快乐营,宣讲团成员开展了丰富活动。他们用PPT和视频为留守儿童讲解“两弹一星”研制历程,让孩子们了解那段辉煌历史,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提升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宣讲团成员开设普通话教学课程,孩子们认真学习发音、矫正方言。课下,宣讲团成员与孩子们一起打扫营地卫生,营造舒适环境。
在宁津县康宁社区里,队员们开展了一系列意义非凡的活动。他们以《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等为主题进行宣讲,这些主题背后蕴含着深刻而宏大的战略意义。在宣讲过程中,队员们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饱含深情地讲述着科研工作者那些不为人知却又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社区居民了解“两弹一星”精神的大门,使这种伟大的精神如同春风化雨般在社区中广泛传播开来,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有机会感受到这种精神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宣讲团将实践版图延伸至武城县。在南北官庄幼儿园,一场以“运动安全”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活力开赛。宣讲团成员将运动防护知识融入篮球赛、障碍跑等项目,讲解着装规范、热身技巧等要点。“跑步时要像小火箭一样目视前方,不能推挤哦!”宣讲团成员用“两弹一星”相关比喻,让安全理念深植童心。全程守护的身影、及时纠正动作的耐心,展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
武城县大赵庄村党群活动中心内,红色宣讲与文化体验交相辉映。宣讲员系统梳理从南昌起义到“两弹一星”的精神谱系,用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事迹,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指尖上的泥塑”环节中,孩子们与宣讲团成员共同塑造“戈壁原子弹爆炸”“卫星发射”等场景,在揉、捏、塑形中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基层党员李大爷感慨:“这样的宣讲接地气、有温度,让我们对‘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新认识。”
科技馆里的精神传承:“量子星火”以沉浸式实践播撒“两弹一星”火种
“量子星火”志愿服务队先后走进泰安市科技馆、德州市科技馆、莱州市科技馆,将“两弹一星”精神学习融入科技探索。在两地航天展区,成员们通过模拟装置、实物模型感受卫星发射原理,聆听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的故事。互动环节中,大家动手操作物理实验、体验模拟发射,体悟“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核。带队老师结合展品讲解科技强国使命,队员们对参观人员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并开展调研活动,在科技馆之行中,团队还链接本地科技发展历程,探讨精神传承与地方创新的结合点。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同频共振,为青年学子注入奋进动力,为实践行增添深刻意义。
此次“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量子星火”志愿宣讲团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与科技知识普及的双向赋能。未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将持续创新,推动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上一条:德州学院学子电赛再创佳绩,两队挺进硬件综合测评
下一条:德州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量子星火”志愿宣讲团赴平原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
【关闭】